更新日期:2013-12-22
建筑史课程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外建筑发展的历史,理解和掌握建筑形成的规律,从中汲取古今中外名建筑的精华,以更好地继承中外优秀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史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采用分析的方法,由叙述、分析到图示,使学生对历史进程中的时代变化与主导建筑形态有较清晰的认知。通过对建筑史的学习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专业修养,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由于对建筑史教学主观认识的不足或教学安排组织中真实客观存在的不完善却常常遭遇许多的尴尬。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梁思成认为,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3](代序《为什么学习中国建筑》)他将建筑史知识与民族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认为建筑史既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建筑素养的源泉,这种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建筑所包含的思想和技巧,时空发展序列,历史价值以及对后世、对现实以至对未来的影响。荆其敏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研究是中国建筑师立足本国,腾飞建筑创作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学生理论的最大盲点。”[1](P141)建筑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应是“培养建筑师的理论思考能力并且提供思想资源”[2](P234),其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造性,又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建筑人才。在建筑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较为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历史观与理论,培养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尤为重要。